中文版|English 登录帮助
媒体聚焦

聚焦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教育的未来 向“数字”而来

2023-02-27来源:

2020年春季,那是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期,清华大学基于自主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应用数字孪生理念,将教学场景在数字世界重建,就可以建立一个个并行于校内实体班级的雨课堂“克隆班”。在“克隆班”中,学习者可以在线加入清华大学的实时课堂,实现了校内外学习者同步上课、同步做题、同样教材、同一位授课教师,实现了同步的师生课堂数字化交互。

  据了解,那段时间,“克隆班”不仅受到学生欢迎,也受到了教师的特别欢迎,学校开放了101门课程,邀请全国4400余位一线教师加入清华课堂同步学习,中西部参与进修教师基本稳定在70%,中青年教师的比例也占到了85%。

  “‘克隆班’向兄弟院校同步实时开放优质本研课程200余门,约2.5万名兄弟院校师生参与学习,其中大部分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更加迫切的院校。”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说。

  从一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直播班”,在到疫情期间多地区共上一堂“云上课”……近年来,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场打破时间和空间界限的教育革命也随之而来。2月13日,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北京开幕,面对教育的未来,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专家与学者等以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热烈讨论、共同展望。

  “教育何为、教育应该往何处去”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行动,把数字教育作为应对危机挑战、开启光明未来的重要途径和举措。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提出,数字革命应当惠及所有学习者。不少国家应时而动,纷纷出台数字化发展战略,并将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其中,中国的教育数字化有一份优秀的成绩单。

  2022年年初,中国启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成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汇聚4.4万条基础教育课程资源、6757门职业教育精品课程、2.7万门高等教育优质慕课和实验课,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率先开启了迈向智慧教育之路。截至2月23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总浏览量已超过72亿次,访客量超过10亿人次,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这其中,中小学平台利用优质资源服务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学校,帮助农村地区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高教平台上,东部高校的优质资源与西部高校共享,已帮助西部地区开展混合式教学378.5万门次;职教平台里,1173个国家级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6757门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课程,正帮助职业教育向数字化、智慧教育阶段转型……

  当人们感叹数字化的教育时代真的到来时,挑战也随之而来。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技术愈发成为驱动人类社会思维方式、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全方位重塑的引领力量,为我们创新路径、重塑形态、推动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教育何为、教育应该往何处去’也成为世界各国共同思考的命题。”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说。

  最近,ChatGPT火遍了网络,这引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的注意。他表示,数字科技为教育赋予了极大的改进升级的机会。同时也会给我们的高等教育,甚至小学中学的教育带来一些新的挑战。

  姚期智表示,人们发现,一些传统的学生作业ChatGPT都可以完成,这将会对传统的教学带来冲击。“这件事情已经在国际的教育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大家在关注和讨论,到底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应该怎样应对这类挑战。这个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需要积极探讨的问题。”

  数字技术正在打破“象牙塔的围墙”

  当数字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带来的变化是天翻地覆的,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打破了校园之间“象牙塔的围墙”。

  在这其中,清华大学深有体会,并作出了探索。

  杨斌说:“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我们认识到,全人类仍然面临着诸多共同的挑战与潜在的威胁,大学唯有同舟而共济,建立更为紧密和更为牢固的伙伴关系,才能化挑战为机遇。”

  “疫情给予我们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全球高等教育,使得我们必须将所有世界大学视为一个学习社群或一个整体,依托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我们能够与其他的高等教育机构共享知识和经验,共建世界大学生态圈或学习社群;同时,我们的学生不管在什么国家、什么地区,都能够使用教育资源。他们会拥有更多元化的教育机会,他们可以在全球的资源当中选择这样的机会。”杨斌说。

  据杨斌介绍,当前,该校的“学堂在线”汇聚了全球6200余门优质慕课,课程覆盖几乎所有学科门类,注册用户数已超1亿,服务了优质教育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共享。“通过技术手段将数字化教学资源以更加包容和开放的方式广泛实时共享,实现了区域、校际的教育协作,助力在线学习共同体构建,教育公平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打破围墙后,老师和学生也即将面临新的考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主张非常明确,就是在数字创新的过程中,大学教师的能力和技能必须得到提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夏泽翰表示,培养大学教师的数字素养和支持教师有效使用技术,是实现包容和高质量在线混合教学的关键步骤。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大学校长张翔观察到,“碎片化”是学生即将面对的一项挑战。“学生从网络等各个渠道可以学到很多信息。然而信息不一定是知识。这导致了学习的过程变得碎片化,知识的体系也不复存在了。”

  此外,张翔表示,尽管学生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学习,但是他们的分析能力是不是增强了,这一点也很重要,需要学生提高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素养。“另外,目前学生在网络上通常也是被动学习,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也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数字科技如何重塑教育的未来

  每一次科技重大发展与创新,都影响乃至改变着教育。当数字技术进入教育这一人类最古老且最崇高的事业,教育应当秉持怎样的价值导向?

  以大学为例,姚期智表示,数字科技将重塑高等教育的未来。

  “首先,数字科技能够大幅度提升学习的效率和人才培养的结果。它为目前急需的交叉学科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另外,数字科技,包括计算机科学以及人工智能,要‘从娃娃抓起’,应该把数字科技当成一种基础科学,至少从中学的时候就让我们的青年学生开始接触数字科技。”姚期智说。

  而在怀进鹏看来,数字教育应当是更加公平包容、更有质量的教育。

  “数字教育应是公平包容的教育。推行全纳教育,实现学有所教、有教无类是我们共同的价值追求。数字技术具有互联互通、即时高效、动态共享的特征,能够快速高效地把分散的优质资源聚合起来,突破时空限制,跨学校、跨区域、跨国家传播分享,让那些身处不同环境的人都能够平等地获得教育资源的机会和渠道。同时,我们也要避免数字技术加剧教育的不公,从而让‘世界范围内所有人都能获得优质教育’的愿景加速成为现实。”怀进鹏说。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数字技术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阶梯。”怀进鹏表示,发展数字教育,能够丰富智能教室、自适应学习、学情智能诊断、智慧课堂评价等场景应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改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过程的创造性、体验性和启发性,撬动课堂教学发生深层次变革,创新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以教育的智能化支撑提高教育管理和评价效能,提高人类学习与认知效能,为实现更加优质的教育提供强大动力。

  如今,全球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和学习危机,迫切需要教育变革,这也要求国际社会充分发掘数字变革的力量,加强对话交流、深化务实合作。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提出了世界数字教育发展合作倡议。倡议内容包括加强政策对话沟通、推动基础设施联通、推进数字资源共享等。

  “发展数字教育,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改革所向,更是教育工作者应有之志、应尽之责、应立之功。”怀进鹏说。(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